《光明日报》《苏州日报》头版:协同科技为苏州智能制造业贡献卓越力量

2025-02-11 00:00:00

      近年来,苏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赛道上不断加速奔跑。2月10日,《光明日报》、《苏州日报》头版聚焦吴中太湖新城的苏州协同创新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以央地记者合作采写的调研式报,展现了这家新生代智能制造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中的卓越贡献。


部分原文如下:

      走进位于吴中太湖新城的苏州协同创新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便能看到专家们围绕大模型训练平台专注地进行算法调优,现场紧张而有序。
      建设机械装备共性技术服务云平台、构建智能制造成熟度诊断大模型、推动一批人工智能大模型场景落地……这家创办八年的智能制造型企业,成绩单颇为亮眼。
      说到发展“秘诀”,总经理袁雪腾说话很爽快:“靠深度合作!”他掰着指头跟记者细数:“我们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清华大学共同建立创新联合体;与中国能源研究会共同构建绿色低碳可信数据认证服务平台……”

      苏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卢渊从另外一个角度谈到了“秘诀”:“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更好融合产业链与创新链,苏州市积极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系统布局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工程化服务平台。截至2024年,全市已累计培育建设50个成果转化平台,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协同科技

新质生产力数字地标赋能平台

      
      苏州协同创新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是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打造的“平台+软件”数字化综合服务商,作为苏州唯一的国家级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它载誉满满,荣获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国家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领军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等60余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

      公司创新融合工业标识解析、共享技术服务平台和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渗透到设计、研发、生产、物流、服务、供应六大产业环节。通过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化发展双轮驱动,构建起高效的产品服务体系,形成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工具免费供给+跨行业协同应用”的创新发展模式,有效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协同,激活了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此外,协同科技积极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联合体模式,联合西安交大、中国信通院等科研单位以及苏州银行等金融机构,整合各方资源。同时,公司签约320余家行业知名数字化服务商,构建起资源汇聚、应用供给、供需对接、行业服务的产业融合生态,还参与制定20余项国家级行业标准,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2024年4月,协同科技投资10亿元的国家标识解析基础设施及协同制造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正式破土动工。项目建成后,将引入前沿的标识解析技术和协同制造理念,搭建标识解析基础设施,打造协同制造产业创新高地。依托先进技术,公司还将生产研发主动标识载体硬件、工业软件连接器,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和生产环节的精细化监测与管理。

      展望未来,协同科技将始终秉持“协同成就梦想,创新引领未来”的企业精神,持续探索“平台+标识+生态+场景”的创新模式,全力打造一流数字赋能平台。公司将以工业智能制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突破口,紧紧抓住颠覆性创新科技,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实现高水平“中国智造”贡献更多力量,在智能制造的广阔蓝海中续写辉煌篇章。